“刘医生早”“刘主任你看我今天更好些了”一路上都有不断跟刘浪涛打招呼的熟悉病患。诊室门口,已经有不少排队等待接诊的病人,有熟悉的面庞也有第一次来的新面孔……穿上白大褂的刘浪涛已经准备好了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常,却也是他26年身为医者的坚持。
“医生,我家娃儿才11岁,大家都说你能妙手回春,求求你,救救我家娃儿,她才11岁啊……”2021年9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诊室外突然传来嘈杂声,刘浪涛在安慰完家属后才得知,患者秀秀年仅11岁,却在5个月前因不明原因出现双下肢运动感觉障碍,并且呈进行性加重,诊断为吉兰-巴雷[格林-巴利]综合征。确诊到现在已经过去数月,秀秀的情况却不断变坏,为此,家长非常着急。
既是医生又同样身为父母,刘浪涛当然明白家长的焦急,“一定竭尽全力”是他对家长的庄重承诺。在认真查看完秀秀的所有病例并翻阅相关的书籍,刘浪涛最终为秀秀“独家定制”出了一套针灸康复方案。在经过3天的针灸与康复等综合治疗后,秀秀的四肢肌力、平衡功能等病情就已出现明显好转。
“谢谢刘伯伯,经过您的治疗,我又恢复当初那个活蹦乱跳的自己了,刘伯伯真是了不起的神医!”出院那天秀秀开心地来告别。
刘浪涛说,秀秀的话让他又再一次想起1994年,那一年,他们即将毕业,他的老师多次语重心长在课上给他们强调:“医者仁心,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让病人最大程度地康复,我们针灸推拿技术作为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更要让它在助力病人康复中发挥出最大功效。”
深受启发的刘浪涛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成了合江县中医医院一名针灸科医生,但很快他就发现针灸康复诊疗在小县城要发展起来实在太难,“作为比较冷门的科室,整个针灸科室只有三四个医生,来就诊的患者也很少。”如何将针灸技术有效运用成了刘浪涛就业后的第一大难题,在长期的摸索中,刘浪涛不放弃任何一次学习进修的机会,多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技术不断进步。在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刘浪涛还在院内积极开展新技术“冬病夏治”三伏贴、中药塌渍疗法、中医烫熨疗法,填补了医院空白,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提高了临床疗效;其所在的科室也取得了较快发展,病人辐射到贵州赤水、习水,重庆江津、泸州江阳、泸县等毗邻区县。
从医26年,最让刘浪涛高兴的还是在每年门诊量近万人的情况下,他始终保持着最初的热情,并不断收获患者信任。很多外出打工者生病后,不论多远都会选择回到合江县去找“刘医生”做康复治疗。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但是成为政协委员后,刘浪涛更多的思考则是如何让更多人能健康生活。“人不能只在生病之后才开始就医,如果能提前防患于未然那将减轻更多痛苦,虽然现在网络传播很便捷,但是它传播的信息真真假假,尤其是求医问药这一块更是遍布了各种虚假广告,对于没有医学常识的普通人完全无法分辨……”在一次医卫界小组委员们的交流中,刘浪涛有了更好的想法,利用医卫界政协委员身为医生的优势,合理利用政协这个好的平台,发挥医卫界委员的特长让更多的人了解常规的医学常识。
想法一经提出,就获得了医卫界委员们的大力响应,于是,在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刘浪涛积极组织医卫界委员、医院科室同事在每周二晚上7:30-8:30这个固定时间到合江县工人文化宫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将自己多年接诊累积的经验向来听课的群众免费传达。同时,刘浪涛还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到多个乡镇义诊,指导乡镇卫生院针灸科,进社区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为乡镇卫生院、乡村医生、社会办医协会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
“针灸是中国千年文化过程的产物,作为医者,我希望自己能将它用好、用活,用‘针’功夫来‘灸’燃更多患者的希望!”在采访结束时,刘浪涛郑重地告诉记者自己对未来的打算,坚守医者初心、做好传帮带,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