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施“红盟引领”工程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9+3”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着眼系统谋划,出台《关于深化产业党建助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3个产业联合党委、34个产业党支部,把党员“致富先锋”聚在产业链上,有效发挥党组织在管护、销售、服务、金融等环节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农户稳定增收、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产业党委召开季度推进会
创新“党建+金融”制度
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创新实施“党建+金融”,依托荔枝、真龙柚、花椒三大特色产业联合党委,开展政银合作,通过党组织、金融机构、党员群众“三方协力”,推动金融资源向重点村聚集,面向专合社、产业党员群众、村集体公司推出“产业先锋贷”“第一书记振兴贷”,构建“支部+第一书记+党员+农户+企业”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模式。自2021年11月以来,推动银行向村集体、产业党员群众发放“产业先锋贷”“第一书记振兴贷”520.8万元,助力产业发展、群众致富。
▲“党建+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签约暨“第一书记振兴贷”启动仪式
区域化党建“135”模式
引领省际边界协同发展
在全市率先探索区域党建引领省际边界协同发展,与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贵州省赤水市等省际边界地区成立12个跨区域党建联盟,组织41个毗邻村签订党组织共建协议,形成区域化党建主轴,推动产业、人才、服务三项链条式合作,建立事务联议、治安联防、发展联谋、平台联建、活动联办“五联”工作机制,形成“整体联动、共治共享”的区域党建新格局。
▲省际边界治理友好合作协议签订仪式
县级领导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
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在全省率先推行县级领导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形成“社区第一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N个驻区单位”的“4+N”体系,建立“三个一”工作机制,13名城市社区“第一书记”牵头解决社区“疑难杂症”42个,推动78个县级部门(单位)4400余名在职党员常态化开展“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11000余次,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广泛凝聚、引领群众。
推动共享空间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温度
精准聚焦群众需求和治理需要,探索实施小区共享空间打造,筹集资金150余万元,落实项目12个,充分利用小区架空层、物业用房,打造党群活动、老人服务、儿童游乐等居民所想所需功能空间,组建党员服务先锋队、邻里志愿服务队等队伍,为小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养老托幼等60余项共享服务,完成荔城华府等6个“荔城•邻里汇”样板小区打造,有效拓宽居民生活空间。
社区改造“亲民化”
服务群众“零距离”
坚持以居民感受和需求为导向,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居民空间最大化”的理念,采取“1+N”功能分区,变隔离式办公环境为“无柜台、面对面、零距离、有温度”的服务环境。同时,积极培育引进社会组织等采取无偿或低偿方式高效使用社区用房,参与社区运营,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调解咨询等10余种服务,推动构建“社区和美有变化、居民亲近有感受”的新格局。目前,已全面完成35个社区亲民化改造。
大桥镇大桥社区
亲民化改造前
亲民化改造后
“农(龙)门议事”赋能
推动群众自治提质
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有效途径,聚焦加强基层民主协商,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农(龙)门议事”,通过搭建群众协商议事平台、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畅通群众协商议事渠道,形成“说、议、干、评、晒”议事体系,充分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提升治理效能,“农(龙)门议事”制度已在全县21个镇(街道),239个村(社区)全覆盖推行,解决城乡发展和各类民生实事1200余件,有效激活城乡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选聘“职业经理人”
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持续管好用活121名懂农业、会经营、善管理、能发展的“职业经理人”,全覆盖落实21名镇(街道)分管领导进行“一对一”结对帮联,做好项目争引、政策解释、业务代办等日常管理服务,建立“日常评价+年度评价+期满评价”考核体系,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目前共投资建设项目47个,招商引资项目16个,带动51个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连续三年增幅超10%。
开展“月月进党校”直播
推进党员教育信息化
聚焦创新党员教育载体,利用《荔小抖》抖音平台和合江《荔枝红手机台》,创新“月月进党校”网络直播活动“2+N”模式,采取“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广大党员寓教于乐的“指间课堂”,每月开展理论教育、政策宣讲、技术培训等课程,单次直播参训党员群众达1.5万人以上,提高了党员教育覆盖面,蹚出一条党员教育的“合江路径”。
创新“五小治理”
构建“荔乡善治”格局
针对城乡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全力构建荔乡善治“小格格”,优化调整286个县域网格,实现“一格一员”;开辟自治“小圆桌”,修订完善239个村(社区)公约,落实村规民约“红黑榜”制度;建立法治“小快递”,配强251名“法治快递员”进村入户宣传;打造德治“小舞台”,开设道德讲堂,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选树;开启智治“小慧眼”,建设15个智慧小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法治“快递员”现场进行法律宣传
▲酱园坪小区自治小圆桌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