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更好的保护神臂城的地名历史文化遗产,完善合江县旅游产业链。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焦滩乡更名为神臂城镇。
(画家张文健笔下的神臂城)
神臂城,老泸州也。“老泸州”地在合江县焦滩乡境内神臂山上,距合江县城30公里。古城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00米,四周悬崖绝壁,三面环水,长江从北流来,再绕西转南而去。神臂山山势奇特,悬崖矗立,地形十分险要,是长江上的一道天然屏障。宋元抗兵之际,宋泸州知州曹致大受命修筑神臂城。公元1243年城就,乃迁泸州治所于此,以拒元兵。从公元1243年至1277年,泸州军民在此谱写了保卫南宋的壮丽史诗,坚持抗原战争34年。期间神臂城曾五度易手,于1277年城陷。神臂城因此被后人誉为“铁打的泸州”,史有“铁泸城”的美称。
(三面环水的神臂城)
长江浩浩由北而下,忽转至东,神臂山宛若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伏卧于烟浩渺的江面,合江八景之一“老泸凤展”由此得名。站在渡船船头眺望,神臂门(定远门,在原址重建)雄踞于神臂山,如一位神定闲,叱咤风云的将军,让油然而生敬畏之感。
(远看神臂城如神臂入江)
沿着荒草没径的山路蜿蜒而上,不多时便登上了神臂门(南门)。定远门老城墙已毁坏殆尽,如今的新城墙是在原址重建,约有一公里多长。沿城墙至西门为终点,此有望江台。站在望江台,滚滚长江尽收眼底,江船如梭,汽笛声声,一片繁忙景象。
(经修补完善的神臂城遗址)
(神臂城居民乘船出行)
从西门而下至江边,翠竹葱郁,草丰茂盛。西门下的峭壁之上,刻有“刘整降元”,“许彪孙托孤”两幅壁画。“刘整降元”刻的是神臂守将刘整屈膝向元世祖忽必列下跪的情形,“许彪孙托孤”刻的是神臂城守将许彪孙城破前托孤,凛然赴死的情形。历经七百余年的风风雨雨,壁画已斑驳脱落,但壁画背后的故事却让人听后切齿侧目,感慨丛生,它饱含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卖国投敌的刘整的痛恨和对宁死不屈的许彪孙的颂扬。
(刘整降元壁画)
在西门下一家农户的屋前,有一座“蛇盘乌龟”的雕塑,雕塑因整石雕刻而成,历数百年仍栩栩如生。从西门再向前行约二里,有一“蛮子洞”出口,位于一块巨石的缝隙之间,单人可匍匐进入洞内。如今里面通道已被封死,不能再爬进去。“蛮子洞”是当年守城宋军运兵运粮的通道,宋能在神臂城坚守34年,蛮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不知道这深深的洞中是否还有当年志士们的遗骸?
(蛇盘乌龟图 )
(神臂城蛮子洞)
从神臂门东行约三里,便是当年神臂城防守之要塞——东门。东门筑在神臂城半岛的颈部,神臂城三面环水,只有东面连接陆地,所以这里是当年宋元争夺的焦点。东门门楼不高,只有神臂门高度的一半,门也极窄,仅可容三人并排而入。门用坚硬的条石砌成,门顶刻有葫芦和宝剑图案。当年的石门已经不在,但安装石门门枢的圆形石还完好无损。东门城墙不高,但修筑在高高的石梁面,向不远的护城河望去,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站在城楼之上,不能不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忆想当年战马嘶鸣,杀声震天,万驽齐发,尸骨如山。那些用和生命捍卫家园的先辈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中华民族不屈的精魂。
(经修补完善的神臂城遗址)
站在神臂城南岸遥望长江,大小中坝犹如两只巨龟浮于江面。江面是水流湍急的长江航道,江北却是滩石密布,渡船难行。涨水季节,江水淹没礁石,航道变得诡异莫测。神臂城前的航道几千年来不知吞噬过多少船只,所以行船的经过此格外小心翼翼。在小中坝和南岸礁石之间有一十来米的道,水流特别湍急,鱼儿游到这里都会被不由自主地吸进去,这地方被称为合江八景之——鱼入龙窝。当年大小中坝是宋军驻扎之所,元军攻打神臂城不熟航道,多次从水路攻打都无功而返。最后只有放弃而从陆路攻击。如今的大小中坝人户稠密,成为了合江的一个蔬菜和甘蔗基地。
(合江上中坝图)
神臂城惨烈的战事已过去七百余年了。当年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如今已变一个荒丘。千年历史转眼即过,当年的雨腥风已被历史尘封。但神臂城那段历史里饱含的可歌可泣、悲壮无比的爱国精神,依然令人肃然起敬,赞叹不已。
文/巴山老牛 曾小平 图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