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媒体关注> 今日要闻> 浏览文章
汶川县委书记蒋刚: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幸福汶川
0 人民网 2015年12月23日
  人民网成都12月23日电 (王军)“十二五”期间,汶川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为特殊、异常艰巨的岁月历程,取得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重大决定性胜利,走出了一条筑底震荡、止滑回升、高位快进的坚强曲线,取得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突破性胜利。

  如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胜利召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汶川县又将如何贯彻全会精神,结合县域实际,谋划更高发展要求;在过去推动改革发展中有哪些经验可循;产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怎样开展?日前,汶川县委书记蒋刚接受了本网采访。

蒋刚到水磨镇调研,要求继续加快水磨花谷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蒋书记,您好!作为“十三五”规划的一线总指挥,请问您是怎样理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的?

  蒋刚: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新时期关于如何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们描绘了未来5年国家发展蓝图,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汶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将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幸福汶川建设。

  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则是推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四川落实、落地,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关键。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是在四川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发展目标,使“两个跨越”的目标更清晰,更明确了。体现了省委统筹全局、保持战略定力的坚强道路自信。

蒋刚在尚未完工的安子坪村民活动中心与当地大小三职干部促膝交谈,共商发展事宜。(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汶川县贯彻全会精神的设想、举措、成效有哪些?汶川县在“十三五”规划中的发展思路是怎么样的?

  蒋刚: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给自己压担子,加压力的过程,更是给我们每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明方向,鼓干劲的过程。汶川县委将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一是必须进一步抓好学习领会,重在深研细悟、把握实质。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重在营造氛围、深入人心。三是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重在学以致用、促进工作。我将同所有基层党员一道,学深学透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用全会的理念,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审视县域发展中的问题,积极探寻中央、省委战略部署在基层的落脚点,加快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目前,汶川县各级各部门正在学习贯彻五中全会,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热潮的鼓舞下,对照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逐项梳理、逐条对账、逐个攻坚,力求打出一场漂亮的“十二五”收官战,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同时,汶川县有关部门也在按照五中全会精神修改完善全县“十三五”规划,全力为幸福汶川建设,绘制高质量的发展新蓝图。

    汶川在“十三五”规划中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以提质增效、科学发展为导向,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重要保障,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交通攻坚、绿色发展、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谐创建六大战略任务,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着力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文明先行区、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县、生态康养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岷江上游生态安全重要防线,全面加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成幸福汶川。

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萝卜寨。(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汶川县在推动改革发展中有哪些特色工作、经验做法?

  蒋刚: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同时,这也是突破农村深化改革瓶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题眼”。从2014年开始,汶川县打破就农业谈农业、就改革谈改革的传统思维定式,依据汶川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以及群众的强烈意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做出了生态经济庄园建设的谋划。

  在区位布局上,我们将县域南部片区定位为注重农旅相融、文旅相连的康养型生态经济庄园发展区,将县域北部片区定位为以种养殖等产业为主的产业型生态经济庄园发展区。在庄园建设运营过程中,我们用改革的思维,探索财政资金杠杆式投入、群众投劳折资式投入、社会资金项目择优式投入、金融企业信用式投入等多种投入模式;创新“基金+两委会+群众”联建、“支部+公司+农户”联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生产资料转股、劳动力转股、支农项目设施转股的股份式分享机制。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生态经济庄园有效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盘活了产业发展要素,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经济庄园建设推动农村深化改革、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三产绿色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新路子。

  人民网:今年,您提出的“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的县域发展思路具体是哪些?在“十三五”期间将怎样推动其建设?

  蒋刚:“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中“一园”是指生态经济庄园,“两区”是指漩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七盘沟生态农业物流园区建设,“三基地”是指生态康养基地建设、大爱文化基地建设、藏羌民俗体验基地建设,“八大工程”是指高半山扶贫推进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工程、社会综合环境改善推进工程、依法治县系统工程、深化农村改革系统工程、党建综合提升工程、软实力再提升工程。

  今年以来,汶川以“增量提质、振兴产业,建设幸福汶川”为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始终抓住“振兴产业、群众增收”两个主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统筹推进“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建设,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汶川县三江鹞子山雪景。(汶川县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目前,汶川县以高半山产业发展和精准帮扶为重点工作,现已取得哪些成效?在“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哪些措施来推进汶川的高半山产业和精准扶贫工作?

  蒋刚:目前,全县现有贫困人口、贫困户和贫困村95%分布在高半山,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汶川高半山贫困村成为我县扶贫开发真正的“硬骨头”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今年,经过精准摸排,全县仍有37个高半山贫困村2700多贫困人口。

  2015年,汶川县将高半山扶贫推进工程纳入“1238”(“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工程重点项目工程推进,紧紧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以实现贫困群众“四好两富”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高半山扶贫开发事业,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危房改造、帮扶工程、信贷扶贫、十大民生等项目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汶川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是事关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为确保到2020年汶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汶川将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2018年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汶川制定实施了“1567”(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五项计划”,开展“六大行动”,推进“七化”工作机制)扶贫攻坚举措。通过实施产业就业发展计划、移民搬迁安置致富计划、低保政策兜底计划、医疗救助扶持计划、专项政策激励计划和基础扶贫行动、产业扶贫行动、生态扶贫行动、新村扶贫行动、能力扶贫行动、党建扶贫行动,以此促进高半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在推进汶川高半山扶贫开发工作中,汶川认真分析高半山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发展适合高半山的特色产业。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面推进高半山农业产业发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2014年以来,汶川先后统筹各级资金6000余万元,大力发展甜樱桃、猕猴桃、核桃、青红脆李、茶叶、现代畜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全县甜樱桃总面积达到2.3万亩、猕猴桃总面积达到3万亩、核桃总面积达到6.7万亩、青(红)脆李总面积达到1.5万亩,畜禽饲养量达1000余万头(只),初步形成了我县的核心产业和农民致富产业。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