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媒体关注> 今日要闻> 浏览文章
[优秀县区委书记谈“十三五”]蒋刚:五大发展理念的汶川实践
0 四川新闻网 2015年12月23日


空中俯瞰漩口镇集中村

   优秀县区委书记谈“十三五”(四)

  蒋刚: 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 五大发展理念的汶川实践

  (记者 陈淋)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在历史上因汶水而得名。在经历“5·12”地震、“7.10”等特大自然灾害后,汶川的发展涅槃重生。灾后重建以来,汶川县抓住对口援建、合作共建等机遇,积极争取扶持力度,加大项目招商引资。通过实施“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攻坚行动”,推动汶川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让汶川在新时期再次以特色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而闻名于少数民族地区。

  “十三五”建设即将迎来开局之年,汶川县将如何继续发力?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的县域发展思路在未来五年将如何落实?又将如何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到2020年全面迈入小康?

  谈认识: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先行地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蒋刚一直在思考着五大发展理念的汶川实践。省委十届七中全会过后,蒋刚的思路更明确了。

  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蒋刚谈到,汶川在“十三五”规划中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抓好“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以提质增效、科学发展为导向,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重要保障,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振兴、交通攻坚、绿色发展、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谐创建六大战略任务,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着力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文明先行区、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县、生态康养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县、岷江上游生态安全重要防线,全面加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成幸福汶川。

  作为一方县域的“总规划师”,蒋刚一直坚定地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信念,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补齐城乡区域不平衡、社会事业发展不同步、生态环境保护欠账多、民生保障任务重等“短板”。“围绕产业振兴、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党的建设等工作重点,全面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蒋刚说,未来五年汶川将坚持群众增收这一主题,坚持生态发展,持续推进农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水平,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先行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夺取十三五规划和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胜利。


蒋刚(右一)要求水磨镇继续加快水磨花谷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谈经验:以生态经济庄园建设推动农村深化改革、富民增收新路子

  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济,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的重要发展理念。同时也是突破农村深化改革瓶颈、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题眼”。蒋刚计划在“十三五”建设中,紧紧抓住这个“题眼”做好发展文章。

  梳理汶川过去与未来的发展,蒋刚有着实在的经验总结与发展思路。他谈到,从2014年开始,汶川县打破就农业谈农业、就改革谈改革的传统思维定式,依据汶川的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以及群众的强烈意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做出了生态经济庄园建设的谋划。蒋刚说,“在区位布局上,我们将县域南部片区定位为注重农旅相融、文旅相连的康养型生态经济庄园发展区,将县域北部片区定位为以种养殖等产业为主的产业型生态经济庄园发展区。在庄园建设运营过程中,我们用改革的思维,探索财政资金杠杆式投入、群众投劳折资式投入、社会资金项目择优式投入、金融企业信用式投入等多种投入模式;创新‘基金+两委会+群众’联建、‘支部+公司+农户’联营,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生产资料转股、劳动力转股、支农项目设施转股的股份式分享机制。”他说道,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生态经济庄园有效加强了基层党的建设、调动了群众积极性、盘活了产业发展要素,走出了一条以生态经济庄园建设推动农村深化改革、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促进三产绿色升级、建设生态文明的全新路子。


蒋刚(左一)在沙坪关村两委会阵地建设施工现场调研

  谈思路:确定“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的县域发展思路

  未来五年,汶川县的县域发展将如何展开?谈及这个问题时,蒋刚分享了一条思路,即“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其中的“一园”是指生态经济庄园;“两区”是指漩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七盘沟生态农业物流园区建设;“三基地”是指生态康养基地建设、大爱文化基地建设、藏羌民俗体验基地建设;“八大工程”是指高半山扶贫推进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工程、社会综合环境改善推进工程、依法治县系统工程、深化农村改革系统工程、党建综合提升工程、软实力再提升工程。

  蒋刚谈到,今年以来,汶川以“增量提质、振兴产业,建设幸福汶川”为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始终抓住“振兴产业、群众增收”两个主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统筹推进“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建设,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蒋刚(左二)在尚未完工的安子坪村民活动中心与当地大小三职干部促膝交谈,共商发展大计。

  谈扶贫:制定实施“1567”扶贫攻坚举措

  众所周知,汶川县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殊贫困地区(高原藏区)县之一,曾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毁灭性打击,震后又数次遭受地震次生灾害影响。蒋刚透露,目前汶川县现有贫困人口、贫困户和贫困村95%分布在高半山。“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汶川高半山贫困村成为我县扶贫开发真正的‘硬骨头’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经过精准摸排,全县有37个高半山贫困村2700多贫困人口。未来5年,要完成全面奔小康的目标,汶川扶贫压力不少。”

  “任务虽艰巨,但办法总是有的。”蒋刚介绍,2015年,汶川县将高半山扶贫推进工程纳入“1238”工程重点项目工程推进,紧紧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以实现贫困群众“四好两富”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高半山扶贫开发事业,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危房改造、帮扶工程、信贷扶贫、十大民生等项目工程,较好地完成全年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实现汶川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是事关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汶川如何确保到2020年汶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蒋刚说道,汶川将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确保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2018年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汶川制定实施了“1567”(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五项计划”,开展“六大行动”,推进“七化”工作机制)扶贫攻坚举措。通过实施产业就业发展计划、移民搬迁安置致富计划、低保政策兜底计划、医疗救助扶持计划、专项政策激励计划和基础扶贫行动、产业扶贫行动、生态扶贫行动、新村扶贫行动、能力扶贫行动、党建扶贫行动,以此促进高半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蒋刚继续谈到,在推进汶川高半山扶贫开发工作中,汶川认真分析高半山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发展适合高半的特色产业。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面推进高半山农业产业发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