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所谓“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委是我党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更是决胜“十三五”的“一线总指挥”。汶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中国国内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是阿坝州的工业基地,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
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蒋刚对于未来5年的发展又是如何规划的呢?
【详情阅读】
蒋刚解读“十三五”:
说起对“十三五”规划的理解,蒋书记认为,中央和省委的两个《建议》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新时期关于如何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汶川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区,将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推进幸福汶川建设。
抓住灾后重建机遇 实现产业转型发展:
蒋刚说:“近年来,汶川连续遭受“5.12”、“7.10”等特大自然灾害。汶川走过了极不平凡、极为特殊、异常艰巨的岁月历程,走出了一条筑底震荡、止滑回升、高位快进的坚强曲线,取得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文化繁荣的突破性胜利。”
(蒋刚在沙坪关村两委会阵地建设施工现场调研)
灾后重建以来,汶川抓住对口援建、合作共建等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扶持力度,加大项目招商引资。通过实施 “三次产业转型升级”、“三大攻坚行动”,坚持树立科学的产业导向,把产业提质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逐渐形成极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一.加快农业产业跨越进程:
汶川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为目标,按照“农旅相融、整合资源、全域推进”的原则,着力解决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基地建设、经营体系、科技创新、主体责任等问题,重点支持涉农的169个项目,近3亿资金投放到农村,全力推进农村跨越发展。
(蒋刚在尚未完工的安子坪村民活动中心与当地大小三职干部促膝交谈)
2015年全县甜樱桃栽种面积达到2.3万亩,挂果面积突破1万亩,产量310万公斤,实现产值1.2亿元。同时,全县发展猕猴桃基地3万亩、核桃基地6.7万亩、青(红)脆李基地1.5万亩, 新建林下中药材基地2000亩。
二.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增效:
汶川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按照“资源转化率高、循环利用度好、产业延伸链长”的要求,围绕“一园多点、集聚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漩口生态工业产业园区。
县委持续推进漩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把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结构方式的重要抓手,积极扶持和引进关联性强、上下游产业链丰富的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企业,带动发展一批村集体企业、发展前景好的小微企业。
三.加快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蒋刚在安子坪现场查看乡村旅游环线建设)
汶川县按照“农旅相融、板块联动、区域协同、全域景区”的原则,形成了南线、北线、乡村三大板块的“2+1”旅游布局。
通过举办大樱桃节、大禹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实现以节促旅;加强与主流媒体、省内外旅行社的合作,多措并举打响汶川旅游品牌;重点办好成都、重庆等地的旅游推介会、大型主题营销活动;借助旅游信息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宣传汶川旅游积极推动汶川旅游二次创业和跨越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全时、多元”景区。近年来,汶川以生态经济庄园建设为核心,大幅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旅游品牌竞争力,形成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大品牌。
“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发展思路:
今年,蒋书记提出了“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的县域发展思路。蒋书记说:“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中“一园”是指生态经济庄园,“两区”是指漩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七盘沟生态农业物流园区建设。“三基地”是指生态康养基地建设、大爱文化基地建设、藏羌民俗体验基地建设。“八大工程”是指高半山扶贫推进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工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工程、社会综合环境改善推进工程、依法治县系统工程、深化农村改革系统工程、党建综合提升工程、软实力再提升工程。
今年以来,汶川以“增量提质、振兴产业,建设幸福汶川”为工作基调,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始终抓住“振兴产业、群众增收”两个主要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统筹推进“一园”“两区”“三基地”“八大工程”建设,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
高半山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
(蒋刚现场了解茅岭村两委会阵地建设情况)
说起汶川县精准扶贫情况,蒋书记介绍到:汶川县作为全国14个连片特殊贫困地区(高原藏区)县之一,全县95%的现有贫困人口、贫困户和贫困村分布在高半山,成为汶川县扶贫开发真正的“硬骨头”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汶川县紧紧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以实现贫困群众“三好两富”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经过精准摸排,全县目前仍有37个高半山贫困村2700多贫困人口。
(蒋刚要求水磨镇继续加快水磨花谷建设进度)
2015年,汶川县将高半山扶贫推进工程纳入“1238”工程重点项目工程推进,紧紧围绕“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三大任务,以实现贫困群众“四好两富”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高半山扶贫开发事业,正确处理输血与造血、扶贫与扶智、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危房改造、帮扶工程、信贷扶贫、十大民生等项目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全年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汶川农村贫困状况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期间,为确保到2020年汶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汶川将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县委、县政府提出了“2018年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并制定实施了“1567”(制定“一个规划”,实施“五项计划”,开展“六大行动”,推进“七化”工作机制)扶贫攻坚举措。通过实施产业就业发展计划、移民搬迁安置致富计划、低保政策兜底计划、医疗救助扶持计划、专项政策激励计划和基础扶贫行动、产业扶贫行动、生态扶贫行动、新村扶贫行动、能力扶贫行动、党建扶贫行动,以此促进高半山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在推进汶川高半山扶贫开发工作中,县委认真分析了高半山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发展适合高半的特色产业。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面推进高半山农业产业发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2014年以来,汶川先后统筹各级资金6000余万元,大力发展甜樱桃、猕猴桃、核桃、青红脆李、茶叶、现代畜牧业等优势主导产业,全县甜樱桃总面积达到2.3万亩、猕猴桃总面积达到3万亩、核桃总面积达到6.7万亩、青(红)脆李总面积达到1.5万亩,畜禽饲养量达1000余万头(只),初步形成了核心产业和农民致富产业,以生态经济庄园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汶川农村深化改革。
熊猫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默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