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新闻网> 我爱合江> 美丽合江> 浏览文章
【教育】马街中学介绍
0 不详 2016年01月14日
    一、学校简介
    马街中学创建于1942年。历经七十余载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马街中学,已初步建成为一所管理科学化、设备标准化、校园园林化、教育特色化的现代化高完中。学校是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推新(文艺)培训基地,泸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泸州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目前,全校师生正在齐心协力创建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马街中学校门
   学校现有86个教学班,学生5098人。有在岗教职工305人,其中教师297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3人,中级教师9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青年骨干教师2人,省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先进个人15人,市名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先进个人40余人。多年来,学校高考成活率稳居全市前列,已连续十年荣获泸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评估一等奖,连续十八年泸州市艺体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第一名,连续八年荣获泸州市艺体高考升学特等奖,培养了多位县高考文、理科状元和国家级、省级运动员。
    二、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市教育局杜旭林副局长检查学校实验教学工作

县教育局检查生物实验准备室
    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一体化,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是学校面向现代教育的办学目标,也是衡量学校管理科学性与教育手段先进性的重要尺度。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科学、先进的功能,融知识储存的密集和信息传播的准确为一体,跨越时空界限,形成知识的网络;通过文本、图像、动画、音响等渠道,创设形象、生动、活泼、愉悦的教育氛围,构建知识辐射广阔、手段新颖灵活、教学高效优质的教育平台,为我们拓展教育空间提供了方便与快捷。实验教学以其直观性和形象性,为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践的平台,为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模式,探索和实践开放式、多样化和创新型教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马街中学历来重视实验教学。尽管学校资金短缺,也要“节衣缩食”添置更新各类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仪器。一步到位,跨越发展,避免重复投资,这是
马街中学行政一班人在新形势下对实验教学的共识。为此,马街中学把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和《教育科研工作计划》中,成立了实验教学工作领导组,由校长任组长,从宏观上全面规划现代实验教学的各项工作。
    学校制定了《马街中学实验教学发展规划》,确立了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落实了具体措施,建立了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习和钻研实验教学方法,使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目标性、计划性、可行性和持续性,并形成序列化。同时,学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把实验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围绕观念更新、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教育应用等几个方面,把实验教学工作和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为目标,扎扎实实地抓好实验教学工作。目前,实验教学工作已初见成效,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的辐射作用日益明显。

    三、基础条件,日臻完善
 
修葺一新的田径运动场

实验综合大楼——格致楼
    学校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经费来源基本稳定,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设施添置等专项经费纳入了合江县政府财政预算。
    学校规划占地面积1006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815平方米,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校园规划布局比较合理,教室和专用功能室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基本达到《四川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学生食堂、宿舍等建设和管理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学校是四川省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教学楼和办公楼分别营造高考备考文化、孝德文化、法治文化、课改文化、艺体文化氛围,能较好地彰显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一)校舍建设







 
 
    1984年,县府拨款12万元修建了砖混结构教学楼(即励志楼),有教室16间;1985年,县府拨款18万元,修建马中教工配套住宅红砖楼共3个单元 ;1986年,集资14万元,修女生宿舍楼一幢。 1987年9月,女生宿舍“芳馨苑”一栋竣工;1989年,学生公寓“博雅居”竣工;1991年,集资修建教师宿舍灰砖楼;1992年,2号教学楼“怡心楼”竣工;1996年,办公楼(祖毅楼)竣工,3号教师住宿楼“江南大厦”竣工;1998年,综合大楼“朝闻楼”竣工;1999年,学生公寓“儒雅居”竣工;2000年,学生公寓“尔雅居”竣工;2001年,教学楼“日知楼”竣工;2003年,集资修建的泸州市一流的标准化学生食堂“知恩堂”竣工,可容纳3000余名学生同时进餐;2004年,综合大楼“格致楼”竣工。9月,女生宿舍“芳馨苑”二栋竣工;2009年,教学楼“神驹楼”竣工;2012年,学生宿舍“鸿雅居”竣工。学校现有办公楼1栋,教学大楼6栋;有学生住宿楼6栋。
    (二)设施设备
 
物理实验教学课

化学实验室

美术特长生专业训练

声乐教学
    1、教学场地
    学校有物理学生实验室五间,每间面积84m2 ,仪器保管室两间,每间面积为56m2 ,准备室一间,面积为40m2,实验员办公室一间,面积为30m2 ,教师演示台配备了实验室安全总电源,可以对学生实验桌进行分组控制。

    化学学生实验室四间,每间面积84m2,仪器药品保管室两间,每间面积为56m2,准备室一间,面积为40m2,实验员办公室一间,面积为30m2 。
    生物学生实验室三间,每间面积84m2,仪器药品保管室一间,每间面积为56m2,全市唯一品种最多的标本室一间,面积90 m2,生物培养室两间,面积近90 m2,准备室一间,面积为40m2,实验员办公室一间,面积为30m2。
    学校各功能用房面积近5800 m2。理、化、生实验室、仪器室等面积,采光质量和演示桌、实验桌、实验凳,以及供电、供水、通风、排气设备均已达到《中学建筑设计规范》国标GBJ-86和《中小学教室设备规范》要求,专用教室设备达到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316-2000要求,且为省级以上鉴定的合格产品。
    学校有多媒体备课室二间,面积为168m2,语言实验室两间,面积168m2,电子音像室两间,面积分别为30m2、60m2;教师课件制作室1间,面积为56 m2,维修室一间,面积为30m2;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两间,面积为60m2,网管中心一间,面积为30m2,阶梯教室(多媒体教室)2间,面积近400m2。
 
大课间体育活动

语文老师在图书阅览室指导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
    学校有设施规范、功能完善的美术专用大楼——朝闻楼。其中20多间独立琴房居全市领先地位,布局、设施和音乐教师工作室制受市县同行的交口称赞。
    学校有规范的学生运动场地,其中有塑胶田径场1个,器械场地超过150 m2,并配备单、双杠等场外运动器械。学校还有室外标准篮球场5个,羽毛球场1个,乒乓球台22张,体育器材保管室3间。
    2、设备配置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达到完中超I类标准,有品牌计算机540余台构建的教学网络,所有教室均安装多媒体或电子白板,地面卫星接收站1个,高考标准化监控设施1套。
    学校教学仪器的品种、数量分别达到了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98%和95%以上,其中物理仪器品种、数量配备率分别都为98%以上,化学仪器品种、数量配备率都为98%,生物仪器品种、数量配备率分别达到95%以上,所配的仪器均为省级以上鉴定的合格产品。理化生实验桌256张,凳666个,仪器柜155个;实验准备桌8张;老师实验桌椅8套。
    学校按《装备标准》的要求建成了校园网,并开通了“教育城”局域网,有现代信息技术总控系统一套。
    学校图书馆有4间师生阅览室,面积为320 m2 ,设座264座;电子音像阅览室1间,面积80 m2,设座10座。各类书架、报架、书柜及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均基本达到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现有藏书共17万余册,基本按省市必备书的推荐书目配齐,每年订阅的期刊有150种以上,有工具参考书300种,生均藏书量33.9册。图书管理实行微机管理,以方便师生借阅。学校图书结构合理,近年来图书的增新率不断提高,全校各班均设置了流动书柜。
    四、师资雄厚、经费充足
    学校现有现代教育技术专职教师7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兼职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管理人员共7人,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学校还制定了电教、实验人员继续教育和工作管理奖惩措施,实行岗位津贴制。积极支持教师参加电教、实验、图书等业务培训,按时派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专项技能培训。平时不定期地与兄弟学校交流,借鉴有关电教、实验经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电教人员、实验人员、图书管理员的日常生活非常关心,在职称评定和待遇方面与其他教师同等看待,电教老师们工作安心,业务过硬,上进心强。
    近年来,学校投入800余万元资金改善教育技术装备,经费的使用做到了年初有计划、年终有决算,对易损易耗物品的经费开支占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5%以上。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逐年增加学具费、电教和图室体音美劳装备费,费用支出帐目清楚,用途分明,安排合理。
    五、管理科学、制度健全
    多年来,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装备和实验教学,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抓,责任明确,由教务处主任亲自抓实验、图书、学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学校制定了《马街中学实验教学发展规划》,每个学年度,均有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教务处还制定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电教员岗位职责》、《实验员岗位职责》、《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教务员岗位职责》、《微机管理员岗位职责》、《电教器材管理制度》、《技装设备管理与维修制度》、《实验室管理规定》、《电教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各种规章制度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统一上墙,定期更换,保证版面清晰和内容创新。
    理科实验室管理科学、规范、合理,、仪器定期保养,完好率在95%以上,帐物相符,资料齐备,各种活动记录完善,档案管理较好。
    图书室、阅览室能按《中图法》新版进行图书分类及排架,有总括和个别登记,有注销登记,有借阅登记,帐目清楚、帐书相符,书刊著录、目录设置和期刊管理达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图书管理工作已实现自动化。
    艺术、体育、卫生等管理制度基本健全,并能认真执行,艺体设施完好,体育器械经常进行全面检查、维护。对校医室药品管理符合有关要求,坚绝杜绝存放和使用过期药品现象,每年积极配合县防疫站对全校师生进行体检和疾病预防,学生体质健康资料齐全,有统计分析,资料保持完好。
    六、信息技术,有效服务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范(2011—2020年)》和全国实验教学工作精神,把信息化设施融入实验教学、图书、体卫音美劳的管理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有效进行网络协作教研。
    学校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水平,领导班子信息技术水平均达标。
学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首批140人,合格率达100%,有多名教师评为优秀学员;第二批149名教师已登记相关信息上报,完成了全市组织培训的前期工作。学校学生信息化环境下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加强,学生近三年信息技术会考合格率分别为高2012级99.8%、高2013级98.2%、高2014级98.5%。
    学校不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近年来已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学校购置安装电脑、电子白板,并补贴每位教师1500元购买笔记本电脑。学校先后三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培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许多精美课件。目前,
学校的实验、电教、信息等基础设施居全县领先地位,学校办公系统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对学校的管理决策发挥了较大作用,信息化手段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
    七、应用广泛,成绩显著
    学校按新大纲、新教材要求,理科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每届学生实验操作考核参考面达100%,合格率达99%,马街中学已成为合江县实验操作考试培训基地,为培训全县电教工作者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合江县电教工作的示范窗口。
    按部颁标准,学校按时开齐、开足了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师生课余充分利用图书室,学生每期到阅览室时间每生均超过10次,语文老师经常带学生进阅览室开展阅读辅导。
    各教研组定期开展电教示范课和观摩课,多人次在市、县多媒体优质课竞赛中获等级奖,如万利老师在泸州市技装所主办的优质课竞赛中获二等奖。学校市级电教科研课题获泸州市第一届电教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领导定期检查电教,实验和学具的管理使用,排除安全隐患,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并深入课堂听电教、实验课。学校每期都开展了学生科技小制作和教师教具、课件制作评比活动;多名教师制作的CAI课件在市、县比赛中获奖;学校成功举办了泸州市CAI课件优质课竞赛,
学校教师殷平喜获一等奖;学校定期组织电教操作、实验操作、学具教学等活动,师生参与面广,成绩显著;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县有关征文活动及演讲比赛,多人多次获等级奖。教科室每期举办信息教育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专项考核。每学年组织教师认真撰写电教、实验、学具使用等经验总结和学术论文,数十篇电教论文分别获国家、省、市、县等级奖励。
    马街中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教学,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的创建为学校及师生搭建了成功的平台:
    学校高考成活率稳居全市前列,已连续十年荣获泸州市高中毕业班工作综合评估一等奖
    学校连续十八年名列泸州市艺体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第一,连续八年荣获泸州市艺体高考升学特等奖。
    
学校高79级学生王华明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已向国家青年手球队和四川女子足球队输送高水平运动员王勇和陈华各一名,学生参加全国普通高考体育专业考试成绩多人次获全省第一名,已有七名同学考入了全国体育最高学府——北京体育大学。
    
学校学生的合唱曲目《茉莉花》获四川省第五届中学生艺术节一等奖,钢琴协奏《蓝色多瑙河》获泸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类一等奖。
    
学校美术教师吕明指导的学生多次获省市一等奖,其中任茂元的书法作品《好问自用联》获2009年全国中小学生第三届艺术节书法作品一等奖,同年获四川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法作品金奖;
 
学生书法作品获全国一等奖
    学校2012年送选的3幅书法作品获四川省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一等奖2幅,二等奖1幅,对联《有关——无益》获2012年全国中小学生第四届艺术节书法作品一等奖。
    
学校化学老师向晓东指导的学生李文森参加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多名学生获省市一等奖。
    
学校地理教师董昭阳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演示板,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
    
学校师生科技制作多次获县等级奖。
 

2015年12月25日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